close

【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天津40年新舊影像對比 望向海河以北 國內要聞 煙臺新聞網 膠東在線 國傢批準的重點新聞網站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正是我國改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40年來,中國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民生水平的全面提升,到國傢綜合實力日漸強大,我們的城市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著巨變。那些記憶裡的老房子、老街道,在城市規劃的推進中舊貌換新顏……

天津影像信息全媒體平臺(天津日報歷史照片數據庫)裡,留存著老一代攝影記者對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天津城市面貌的影像報道。現在,這些地方又發生瞭怎樣的變化?

讓我們隨著這些珍貴的歷史照片,重溫天津40年來的變遷~~~~

河北區因大部分地域坐落在海河以北而得名,是天津近代工業的搖籃。作為重要交通樞紐的天津站、天津北站和京津塘高速公路進出口均位於區內。

如果你生易播電視盒|易播電視盒評價於上世紀70年代,長於上世紀80年代的河北區,記憶中最寬闊繁華的馬路非中山路莫屬瞭。1路公交車從北站出發貫穿其中,連接著河北,紅橋,直通最繁華的和平區抵達渤海大樓終點站。

1980年10月,改造中的河北區中山路。於嘉禎攝

如今的中山路已不顯寬闊,幾經改線的1路公交車仍然運行在這條熟悉的道路上。劉欣攝

而中山路的起始位置就是這座有著115年歷史的天津北站。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的天津北站曾是津浦線的起點站。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將衙門設於大經路(今中山路)金鋼橋頭後,為推行新政、繁榮河北新區、擺脫老龍頭火車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初名新開河火車站,後稱天津城火車站、河北新車站、天津新站、天津總站,抗戰期間改為天津北站。

1982年11月的天津北站外景。韓振鐸攝安博盒子看韓劇|安博盒子6看韓劇

如今的天津北站。劉欣攝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山公園是周邊學校學生春遊的首選地之一,也是清明祭掃烈士的革命教育基地。除瞭入門口的假山石,當時園內超寬的石頭滑梯是很多小夥伴兒時難以忘卻的記憶。

1980年11月,天津市最早興建的公園,中山公園。資料圖片

如今的中山公園,山石依舊,園景早已舊貌換新顏。劉欣攝

如果你是土生土長的河北區人,提到中山公園你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十月影院。作為建國以後最早建立的電影院,當時的十月影院是重要的群眾革命教育基地。如今這裡成為瞭周邊社區的文化廣場。

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十月影院。資料圖片

如今的十月影院。劉欣攝

坐落在河北區的覺悟社,是五四運動中由天津學生聯合會和女界愛國同志會骨幹組成的革命社團。1982年,修繕後的覺悟社舊址被公佈為天津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9月16日,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在舊址基礎上建成天津覺悟社紀念館。1986年9月,鄧穎超來館視察,題寫瞭“天津覺悟社紀念館”館名。1994年5月,覺悟社紀念館被天津市委、市政府公佈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88年4月,覺悟社揭匾儀式,吸引瞭眾多市民。楊新生攝

如今的覺悟社正門已遷移到三馬路上。劉欣攝

第一工人文化宮對天津市民來說再熟悉不過瞭,這裡曾經是天津著名的演出場所之一,是當年豐富的工人文化的歷史見證。在那個年代,“一宮”幾乎不對外賣票,人們一般都是從單位工會得到演出票的。由於每次演出,每個單位分到的門票有限,因此,不少沒有門票卻非常想看演出的市民,到瞭演出前會跑到“一宮”門口碰運氣,等待別人退票。

1989年9月,為慶祝建國四十周年,一宮建起花壇。李錦河攝

如今的一宮屬於意大利風情街的一部分,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安博盒子台灣版差別|安博盒子6台灣版差別客。劉欣攝

1981年7月的一個清晨,在第一工人文化宮的花園裡,氣功班學員在進行氣功鍛煉。於嘉禎攝

如今的一宮,花園不在,車場整潔。劉欣攝

坐落在河北區江都路220號的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分院,始建於1986年,原為天津第三醫院。是改革開放初期為滿足當時周邊社區居民就醫問題而建立的一所大型綜合醫院。在當時的周邊建築映襯下顯氣勢格外宏偉。

1986年12月,第三醫院建成開診。仇偉軍攝

如今,這裡成為坐落於河東區的第三中心醫院分院。劉欣攝

影像是時間留下的最直觀印記,也是見證巨變最有力的憑據evpad pro台灣|evpad pro香港。40年來的變遷,用圖像為您慢慢梳理~~~(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周繼續……)

資料照片均來自天津影像信息全媒體平臺

(天津日報歷史照片數據庫)

evpad pro開箱|evpad pro+開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zj335bv39 的頭像
    xzj335bv39

    老吳的採購名單

    xzj335bv3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